时间:2022-12-31 23:18:40 | 浏览:1416
古典吉他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乐器,学习古典吉他、弹奏古典吉他,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——当然,前提是,你得弄明白这门乐器的核心内容,否则学了也是白学。
音色,就是声音的独特性。
比如,钢琴声音一响,你就知道那是钢琴发出来的。长笛声一响,你就知道那是长笛在吹奏。你的朋友A说话是这个声音,朋友B说话是另一种声音,绝对各有各的特色。
而弹奏古典吉他的核心,就是要发出本该属于它的音色,以及控制这些变幻无穷的音色,去表现色彩万千的音乐。
有人会问,我只要拨响古典吉他,不就发出了它的音色吗,这还不容易吗?
真的不算容易。
举个例子,有人随便唱唱《我的太阳》,那就是意大利歌剧吗?有人模仿京剧里的唱腔,TA唱的就是京剧吗?当然不是!
我们很多弹古典吉他的人,觉得自己只要用古典吉他弹奏曲子,就是在弹古典吉他,而实际上,演奏者如果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弹奏,那就真不是在弹古典吉他。
演奏古典吉他,拨弦的角度、力度、靠弦、不靠弦、指甲修剪的形状、是否压弦等等因素,都会影响演奏者发出的音色。
我们常听说,某某人弹琴很干净,某某人弹琴不干净,某某人弹琴就是好听,某某人弹琴就是不好听,其实,这都是在说音色控制。
古典吉他高音的音色有点近似钢琴的音色,尤其使用高张琴弦时更加明显。同时,古典吉他具有弹拨类弦乐器特有的颗粒状特点,但用轮指技巧可以弥补声音连续性的缺乏,那么轮指的控制就非常考验演奏者的音色控制。
古典吉他还能模仿琵琶、古筝的音色,网上有很多这类视频,比如陈曦改编的《春江花月夜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有一首古典吉他名曲《大霍塔舞曲》,可以说是古典吉他技巧的百科全书。其中有一段要把五弦推到和六弦并拢,可以模仿军鼓的声音。
学习任何乐器,都是用过乐器学习音乐,有些弹了很多年古典吉他的人,会弹的曲子弹得非常熟练,但你问他,这首曲子旋律是怎么样的,和声有什么讲究,调式调性等等一概不知,只会凭借肌肉记忆弹琴,这就失去意义了。
那什么是音乐素养呢?
举个例子,你会弹《爱的罗曼斯》,有一天,你面前有一架钢琴,可你从没弹过钢琴,但你知道,爱的罗曼斯是三连音的形式,旋律是775 775 775 775 675 575 .........也知道低音是什么,也知道A段是e小调,这个调里面的4是升4等等,那么你就能慢慢从钢琴上找到这些音,把这首曲子弹出来。
很多人学民谣,或者指弹,只看六线谱,只会机械地按照谱子弹,而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,这就很可悲了。
音乐是艺术的一种,而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小狗小猫表达“我爱你”,只会舔你、蹭你,对你摇尾巴撒娇,而人类却可以说“我爱你”,还可以说“今晚的夜色真美啊”,还可以唱首歌,画幅画,写首诗等等等等。
所以,我们在弹古典吉他时,既要从理性地层面去理解曲子的结构,也要从感性的层面去体会作曲家的情感。
比如非常著名的《阿兰胡埃斯协奏曲》,作者罗德里格斯是个盲人。有一天他来到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,听到虫鸣鸟叫,心中忽然觉得怅然若失,而后又优雅欢乐,这些情感全都写进了曲子里。
再比如比较简单的《雨滴》,作者林塞用装饰音模仿雨后雨滴落下的声音,以及明媚的雨后风景;比如《泪》,塔雷加用AB两段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泪和一种喜悦的泪.....这些情感,演奏者在演奏时都要全身心去感受,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。